新聞資訊
服務熱線
15962626705
未來機器人若造反 拔掉電源行不行
你的工作或許將在20年內不復存在:到2036年,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將“淘汰”所有人類工人。這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員、世界級人工智能專家維威克·沃德瓦的一個論斷。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報告也顯示,未來5年將使15個主要經濟體失去710萬個就業崗位,而同期技術進步將僅帶來200萬個新工作崗位。
而在此前轟動全球的“人機大戰”已落下帷幕,人工智能系統AlphaGo以4:1的比分戰勝了世界頂級圍棋棋手李世石,讓人唏噓不已。同時,機器人幾乎毫無破綻的計算能力除了讓大家看到科技的廣闊前景,甚至帶來種種擔憂,很多人開始陷入“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”的恐慌。除了下圍棋,目前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?未來可能在哪種行業大有所為?讓我們聽聽不同的聲音,理性看待科技進步。
一旦聯網如同“幽靈”拔掉電源未必可行
目前人工智能大概分為四個級別:1。沒有學習能力;2。具有固定的學習能力,且習得的技能有上限值;3。技能增長沒有極限,但因為它的學習能力是事先設定的,所以被認為不會成長為超級人工智能;4。具有無限的學習能力,可以成長為超級人工智能。
專業人士安慰說,此次與李世石對戰的“阿爾法”只是第2級人工智能,第4級人工智能還遠遠沒有問世。在試圖打消公眾對人工智能的憂慮時,他們還經常提到一個說法:我們可以拔掉電源。這個說法,當對人工智能的想象停留在個體機器人階段時,也許是成立的。但現實情形是,人工智能一旦與互聯網結合,借用高度發達的定制、物流、快遞等社會服務,幾乎可以完全擺脫對人類操控的依賴。這一點不僅在大量科幻作品中已反復上演,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順利實施了。當人工智能只是一個網上幽靈時,沒有機體,沒有形態,還談什么拔掉電源呢?
因此,我們必須特別關注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結合,即使就個體機器人而言,這種結合也將快速突破智能的物理極限。就無形的人工智能而言,還有更大的危險性,一旦和互聯網結合,上述1、2、3、4級人工智能之間的界限還能不能存在?如果居心叵測的人工智能研發者,有意突破這些界限,社會如何監控?人工智能進化成超級人工智能可能只需彈指一揮間,到時人類將措手不及,完全無法掌控。
人工智能通過“深度學習”獲得高超能力
人工智能為什么這么牛?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劉知青教授認為,這是因為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,掌握了某種固定規律,從而做出最優判斷和處理。“舉例來說,AlphaGo通過‘神經網絡’學習了大概20萬個高水平圍棋棋譜,從而獲得了在盤面上如何落子的‘直覺’。”劉教授說,這種直覺并不是天生而來的,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。
那么,人工智能這種直覺和第六感,與人類基于大腦的判斷孰高孰下?劉知青解釋說,人工智能的“直覺”和人類腦中的“靈光一閃”不同,前者背后有堅實的數學模型,且做了大量的計算,在各種懸念中找出勝率最高的一種,這種科學理性的判斷過程,跟人腦的直覺不完全相同,它是數學和科學的體現,人腦很難達到這種程度。
但與人工智能不同的一點是,人類天生就擅長識別圖案,一個東西只需要看幾次,再次見到時就能認出來。比如你見過一只躺著的貓,當你再次從圖上看到它,雖然它不再保持躺著的姿勢,可能換了站姿,但你依然能判斷這是“我見過的那只貓”。而計算機則不然,它需要通過成百上千次的訓練,將這只貓各種角度的姿態都學習一遍,也就是所謂“深度學習”,才能準確做出判斷。
此外,人腦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也是人工智能目前做不到的地方。但有了“深度學習”,只要錄入電腦的模型夠大,數據夠多,也許在某些程度上來說,人工智能比人腦還更“靠譜”。劉知青說:“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,將來有很多經驗型的工作,人類是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,比如駕駛飛機、汽車,操作機床,翻譯等。但創造力是人獨有的智慧特征,在這方面,未來機器是否能夠超越人類,依然是學術界的未知。”
- 上一篇:再談無人駕駛,真正的難點并不是技術
- 下一篇:沒有了